SCHNIE思维探测计划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较为清晰的思维:答案可能不唯一,但存在第九边缘认知下最佳的选项。

2.作答时,可将答案发送至评阅中心,可查询资料,也可与其他考生相交流。但不得与无关人员交流,若引起任何争端,后果自负。

3.考核结束后,对于作答情况自行处理。

4.推荐测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700分。

5.本试题分为7部分,最终解释权归未知方所有。

6.对于非标准答案,会按照特定分数记录。

【请填写真实姓名】【请填写工作邮箱】【请填写起始时间】


绝密-启用前

第一部分:宇宙观(世界观)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答错可能反扣分,也可获得0-10分)

1.A薛定谔的猫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是指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镭的衰变存在几率,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猫就会死;如果镭不发生衰变,猫就存活。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又活的猫就是所谓的“薛定谔猫”。不科学地假设,在观测前,生和死的概率相等,且都为1;在观测后生与死的概率各占1/2。由此,可得到下列哪个观点?( )

A.观测改变物质状态

B.观测决定物质状态

C.思维活动产生物质

D.行为影响物质状态

2.A根据“叠加映射论”有:不同思维体所构建的时空若相互叠加构成更稳定的时空,则他们观测其他概率对象的结果相同。假设A的特征为黑色,红色,悬浮,在B稳定时空内仅体现为黑色,悬浮,则B稳定时空内对象所可以认知到的A的特征为:( )

A.黑色,悬浮

B.黑色结合红色,悬浮

C.仅悬浮

D.无法观测

3.A根据“时间维度观”有:时间使物体在不同空间中能连续性地转接,进而保持物体不与物体自身发生冲突。转接并不是简单转移,而是将不同空间内具有近乎相同衍影的物体相连。即不同空间为不同的“切片”,时间负责把有合理联系的切片串联起来。而类同取代是指多个对象在形态上相似,逻辑上承接,空间上互斥,时间上继起,是一种与时间取代高度相似,但本质不同的取代方式。下列属于类同取代的是:( )

A.文件的传输

B.物体的运动

C.思路的推进

D.想法的陈述

4.A根据“低维反馈论”有:低维信息能被传递给更高的维度。但这种传递极易受到接收对象(高维)对有关事物相似认知的影响,从而发生偏差。如果唯一的思维体在先后两次观测中,对只有一种可能性的对象的两次观测结果不同,则最有可能是:( )

A.个体思维活动强于时空思维活动

B.概率影响了观测结果

C.不存在该种可能

D.该时空包含思维体产生的低维度时空

5.A根据“物质维度观”有:物质是能在多个同维度时空以相同的信息呈现的稳定组成。则下列不属于物质的可能是:( )

A.看到的桌子

B.使用的文字

C.靓丽的彩虹

D.书中的角色

二、判断题。(若你认可该观点,回答1;否则回答0。本题共4空,每小空2分,共8分)

1.A梦境来源于个体的意识,不受外界信息环境影响。( )

2.A强烈的意识活动能影响事态的发展。( )

3.A和实际情况强烈冲突的理论违反了时空规律。( )

4.A未来是随机的,并较大程度上受到过去的影响。( )

三、思考题。(你需参考一种回答,做出自己的回答。你也可以选择不修改参考回答,如果你认为有必要这么做。任选一题作答,共32分)

1.思考题一:

A若世界的本原是时间,概率,能量三者之一,那么就时间,概率,能量三者来说,哪一个先出现,哪一个又最后出现?又以什么形式展开?

参考回答一:时间,能量;时间的流动引发着事件的发展,概率由此诞生。不同概率对应着不同的事件和状态,这些事件和状态的概率的相对大小即为能量。

参考回答二:时间,概率;时间意味着万事运动,这种运动会产生能量。不同的对象吸纳不同的能量,这些对象的能量差异,使得其表达某种状态的概率出现差异。

参考回答三:概率,时间;不同的概率对应着不同的时空叠加层数,叠加层数的不同意味着能量存在差异。高能量流向低能量,使得事件按照能量方向发展,即为时间。

参考回答四:概率,能量;概率意味着事件在多态中闪烁,而某一条事件发展链即为时间。时间在向前流动的同时,稳定住了链上的事件,不同链上的差异体现为能量差异。

参考回答五:能量,概率;能量的不同,引发能量的流动,这种流动即为时间。时间一旦产生,就会连接事件,不同事件被连接的次数不同,这体现为概率差异。

参考回答六:能量。时间;不同能量的对象有不同的表现强度,强度的相对大小体现为概率。不同概率对应不同的事件,不同的事件以一定的逻辑相连,即为错觉上的时间。

2.思考题二:

A在某一事物被直接观测之前,能通过其他手段确定其存在性吗?为什么?

参考回答一:能。主体能观测到一些对象,其他对象对这些对象的统一而稳定的的观测证明了他们的存在性;而这些对象对某一事物的统一而稳定的观测,证明了这一事物的存在性。

参考回答二:不能。所有其他对象观测到的事物,可能只是他们意识中的事物,甚至该对象本身,也可能是主体意识中的对象。这种不能被其他切实存在的对象观测到的东西,是不具备“存在性”的。或者说,除了自己以外,不存在能被证明的切实存在的对象。


第二部分:自然观(世界观)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答错可能反扣分,也可获得0-10分)

1.A“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自古以来,人们对风的观察与思考十分常见。你认为风最符合以下哪个特点? ( )

A.因势顺起 B.因异而动 C.乘机而动 D. 聚力生变

2.A《九边-齐物论》有云:“虚实相结,阴阳相生。”虚代表承纳,构建出承载万物的基本;实代表分离,使万物能按各自的方向发展。阴代表禁锢,使方向不超出既有的规定;阳代表产生,使万事永不停歇地变化。如果水代表阴,则火为阳;若土为实,则风为虚。那么,“风水”一词最可表示以下哪种含义?( )

A.符合自然,相和共生 B.反客为主,司控万物

C.寻求规律,无形融入 D.化解矛盾,平等生存

3.A处事既有积极态度,也有消极态度。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都有其意义。那么,以下选项中更偏向于消极态度的是( )

A.破实为虚 B.坚守抵御

C.随异而动 D.化异为同

4.A《九边-构物论》中记载,世界是由十二种元素构成的。它们分别是金,木,水,火,土,阴,阳,雷,草,风,光,冰。每一种元素都包含着我们对待世界应有的态度。以下哪些描述属于同一元素?( )

A.战争-石头-科学 B.雨天-书本-花朵

C.云彩-诗歌-命运 D.文明-历史-运动

5.A《九边-构物论》中将十二元素的关系总结为矛盾、相融、统一三种关系。矛盾即难以共存,相融即协调发展,统一即本质相和。那么,对于火和水,水和金,金和木,你认为各是什么关系?( )

A.矛盾-相融-统一 B.相融-矛盾-统一

C.矛盾-统一-相融 D.相融-统一-矛盾

二、填空题。(可填写非提示词汇,如果你认为你有必要这样做。本题共2空,每小空5分,共10分。)

A自然万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一般而言的草能够克服阻碍最终总向上生长,这一特性最可归纳为( )【自然/本性/命运/矛盾/运势/机缘/禁锢/(其它)】 。

草能够随风摆动而避免去抵抗风的力量,这一特性可归纳为( )【随异而动/因势顺起/乘机而动/掌控全局/(其它)】。

三、陈述题。(你需参考一种回答,做出自己的回答。你也可以选择不修改参考回答,如果你认为有必要这么做。可任选一题作答,共30分)

1.陈述题一:

A请简要分析转化、平衡、冲突、差异之间的(相生)关系。

注:平衡:使各信息相互联系并可协和发展;转化:使某方发展能够转化为其他发展;冲突:发展方向不相容而相互间制约发展;差异:发展方向有区别而向不同结果发展。

参考回答一:平衡指矛盾的同一性,冲突指矛盾的斗争性。差异即同一性向斗争性转换的过程,转化即斗争性向同一性转换的过程。

2.陈述题二:

A你是否认为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蕴含着与我们人类有关的指导和智慧?这种“统一”为什么存在?

参考回答一:是。自然能够体现出世界的本质规律和运转规律,而这些规律指导早期的人类去发现世界,改造世界,即使到现在,很多复杂的智慧起源于自然的朴素智慧。

参考回答二:否。这种统一,是因为我们是以自己的角度观测自然事物,赋予了自然事物自己的特点。即便没有这些自然事物,一些智慧也早已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中,只是没到体现他们的时候。


第三部分:人生观(方法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答错可能反扣分,也可获得0-10分)

A1.《九边-人生观》中记载,“灵无次始,六道极穷。三生万物,显隐其中。” 也就是说,世间万物都不曾结束,六道渗透各方维持着它。三生是万物的来源,使隐藏世间的奥秘显现其中。其中,三生指的是构成世界的核心部分,三生分别是万事变化的前提、变化的轨迹、变化的结果。下列不属于三生的是?( )

A.创造 B.研究 C.记录 D. 感知

A2.《九边-发展论》中记载,人生可以分为6个不同的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赋形”描述为发现世界,观察外界,探索世界;第三个阶段“九虹”描述为形成稳定思维,初步处理抽象事物。那么,第二个阶段可以描述为:( )

A.学习外界知识,思维依靠具体事物

B.感受外界的种种限制,被自身束缚

C.寻求外界规律,无形融入

D.探寻自身能力的界限,并不断完善

A3.《九边-方法论》中介绍了拓源系统。拓源系统在抽化的层次上描述了我们在遇到不同种类的困境时,该如何应对。那么,我们应对“恐惧”时,应当( )

A.利用情绪,把握细节,主动出击

B.保持平衡,调整状态,探求新知

C.冷静思考,积极行动,寻求帮助

D.留存未知,保持距离,自私独立

A4.《九边-人生观》中记载的“六道”中,谊为“聚灵敛力,善已无终”,即聚集着各方的能力,完善发生之事,使其不会走向终结。那么,以下最符合独这一概念的是:( )

A.现实 B.能力 C.机缘 D.未来

A5.《九边-人生观》中记载的“第九理性”,可包含八个部分:吸纳共性、弱化差异、平等交流、相和处事、批判权威、抵抗愚昧、承认现实、认同自身。那么,相和处事最关键的要求是:( )

A. 不被传统约束,但守己见同时保守处事

B. 谨防信念闭锁认知

C. 尊重他人的意愿、隐私和自由

D. 同万物而非同类竞争

二、分析题。(本题共3小问,每一问4分,共12分)

A1在“意识三人格”中,本态人格指满足生存需求的协和物质活动的先天回路;替身人格指为适应外界而产生的依赖意识的后天回路;植入人格指受非自然刺激,或因双人格协和而产生的后天回路。那么,这三种人格,各具有什么作用?

参考回答:本态人格进行物质联系,负责维持生存,保持精力和健康。替身人格进行意识活动,负责体会世界,连接万物和自我。植入人格进行高瞻远瞩,负责找到方向,分散未知和挑战。

三.陈述题。(可任选一题作答,共28分)

1.陈述题一:

A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麻烦。《九边》中指出了六种不同的应对方法。一是将自己与外界相联系,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二是放弃操控它,任凭其自然发展;三是聚集各方的能力,共同解决;四是引领各方,改变问题的本质;五是克服欲望遵守规矩,不去违背规则;六是与世间万物共同前行,不分彼此,相互包容。这六种方式在生活中很常见。尝试举出它们所对应的职业或者社会成员。

参考回答一:科研工作者;埋没的管理者;精明的领导者;领域顶尖人才;一般的工作者;出世者。

2.陈述题二:

A在你被世界彻底遗忘之前,你想对世界说的三句话是什么?以及你如何定义“被彻底遗忘”?

参考回答一:谢谢你将我接纳(创造);愿你能够迎接未来(记录);你的所有奥秘,将会被我们揭开(感知)。彻底遗忘,即世界上不再存在,或者不再需要自己的贡献。


第四部分:人格倾向/倾向价值观

一、排序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请按照题目要求,按由主到次的顺序排序)

1.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相信权威,这是因为:

A.早期认知来自于对权威的无条件信任,我们无力反驳

B.权威代表力量和秩序,维持社会秩序的需要

C.相关人员诱导或强迫我们相信权威

2.某人在高铁上脱鞋子平躺睡觉,他这样做是因为:

A.缺乏知识

B.刻意添堵

C.缺乏教养

3.你认为“背叛”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

A.是一种异变,是某种强烈刺激导致的

B.是一种积蓄,是平时积压负面情绪的结果

C.是一种蒙蔽,是由于信息不全面导致的

4.下列行为的“价值”从高到低排序:

A.个人学习各种各样的已知的知识和技能

B.科学家研究让雄性小白鼠怀孕的方法

C.小说家创作各种各样的科幻小说

5.按某种标准排序以下“艺术”并给出说明:

A.一面墙上捆着一根黄色的香蕉

B.色彩繁杂的描绘星空油画

C.“一位女孩在荡秋千”的写实画

6.你认为“偏见”来自:

A.经验的积累

B.自身的懒惰

C.自身的高傲

7.读书是为了什么:

A.生存

B.维系社会秩序

C.提升自我修养

8.按某种标准排序以下“恐惧”并给出说明:

A.可预测过程但结果不确定的发展

B.不可预测过程但结果唯一的发展

C.可预测过程且结果唯一的发展

9.生存的意义在于:

A.维系社会秩序

B.弥补精神生活

C.享受物质生活的美好

10.什么是“规范”:

A.和主流答案一致

B.和官方认知一致

C.和真理接近

二、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回答即满分)

1.创造。重新定义轨迹,寻找新的人生:

假如你即将忘掉所有的事情,你的意识将会在你出生那一刻再次出现。在这之前,你有机会给新的“自我”写三行预告,你会写下:

2.记录。无法改变轨迹,只能改变态度:

假如你即将忘掉所有的事情,你的意识会沿着体验过的人生再次出现。在这之前,你有机会给新的“自我”写三行提醒,你会写下:

3.感知。清空所有轨迹,终向世界告别:

假如你即将忘掉所有的事情,你的意识再也不会在这个世界出现。但是在这之前,你有机会给现在的“自我”写三行告别,你会写下:

三、辨析题。(本题共6小题,共计35分。在做出选择后,可简要解释你的选择,除非你认为没有必要这么做。)

1.生命和死亡:

在【无痛苦但有牵挂地离开】,和【痛苦但被爱着地活着】之间,你会选择:

2.手段和正义:

在【无必要的磨损和牺牲但是正义的】,和【易达到的完美且轻松但是不正当的】之间,你会选择:

3.理想和生活:

在【冒险去追求易碎的理想】,和【平稳去体验有序的生活】之间,你会选择:

4.愚弄和崇高:

在【无原则的相互取悦】,和【有思想的相互尊重】之间,你会选择:

5.体验和责任:

在【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和【承担延续生命的责任】之间,你会选择:

6.自我和他我:

在【以自己不变的观点看外界】,和【受外界影响不断改变自我】之间,你会选择:


第五部分:世界观引导

一、引导题。(本题共100分,回答即满分)

一.对世界本质的整体把握

万物客观存在,还是受限于观测者?

事物性质是可知的,还是不可明确?

事物根本上是统一的,还是各自划分区域?

二.对事物逻辑的规范划分

事物有哪些存在方式,他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他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事物间有哪些关系,这些关系有何特征?

三.发展与起源

发展和更替是无限的,还是存在端点?

起源和覆灭是明确的,还是混沌一体?

四.选择与取向

真理和价值是客观规定的,还是个性化选择?

理论和认知是逐步完善的,还是虚构的逻辑?

五.生存与生活

在你的世界观里,维持生存有哪些必然因素?

在你的世界观里,追求生活有哪些不同方式?

六.社会与自我

外界秩序和更优策略发生冲突时,如何处理?

社会道德和个人判断发生冲突时,如何评判?

七.实力和认知

实力不足以支撑认知时,认知是什么地位?

所处环境不认可实力时,实力是什么地位?

八.对自我存在的空泛表达

自我和他我的界限是什么?

不同阶段自我界限是什么?

“自我”的概念依赖什么而产生?

九.对一切概率的均衡判决

万事皆可存在,还是依赖逻辑?

事物早已决定,还是无限可能?

追寻随生命而消逝的世界,究竟是为了什么?

十.回答以下问题。(你可以从两种回答中选择一种,如果你认为没有必要选择第三种答案。)

1.因为对象有某种特征而厌恶该对象本身,还是仅厌恶该特征的表达?

2.因为自身弱势而接纳无需回报的馈赠,还是暂时获取利益且有能力时等价回报?

3.当你的利益被相同处境的人侵犯时,是夺回利益使其他人利益被侵犯,还是帮助其与自身共同摆脱囧地?

4.当某人仅传播或观望某件活动时,应该按照身份获取报酬,还是按照实际做法确定?

5.通过不可靠的手段帮助有可能得到帮助的对象,还是因无法确定其是否能够得到帮助而不进行?

6.通过非正当手段获得额外的权益,是更多侵犯了正当获益人的权益,还是不用非正当手段的人的权益?

7.管控和约束可能造成危害性行为的危险思想,还是仅考虑实际上是否已发生?

8.维护非人对象的适用于人类标准的合理行为,还是偏袒于维护人类的任意行为?

9.通过不正当但合规矩的手段打压竞争对象,还是漠视竞争对象的非竞争性的非正当权益?

10.追寻正当合理的自由,需要考虑环境气氛和周围同伴的更优质的感受,还是自在随性?

11.为了激发光明,自愿投身黑暗的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


第六部分:高位建构力测试

一、论述题。(本题共4小题,分值为30分、30分、30分、10分)

  1. 指出在判断“是否去做这件事情”时,“价值”、“信念”、“规章”、“利益”、“目标”、“秩序”、“情感”、“能力” 的考虑优先级,并给出简要说明。(30分)

参考提示:此题不需要给出高度的、规范的、严谨的回答,按实际情况作答即可。且只需要解释前后词汇之间的关系,如选择“价值、信念、规章”可解释为:价值是事物是否能存在点根本,但我们无法分清事物是否有价值时,可按照信念做出判断;信念是我们在迷茫中行事的航标,但我们未找到航标时,可按照一定的规章办事;规章是世俗者制定的规矩,基于一定的经验,可能具有合理性。

2.将下列表述按某种共性分成n(3<=n<=7)类,并简要说明。(30分)

慵懒:处事稳定,仅因刺激而短暂改变行为方式。

演绎:不断重复行径,以谋求此法不可获得的效益。

巡猎:实际与外界交互,不存具体目的。

失常:强调自身缺陷,忽略自身价值。

透镜:思维能力受限,难以涉及多种信息。

提线:自认合理目的,乐于使外界按自己意图发展。

逃避:忽视外界,重视主观意图带来的可能影响。

肆虐:攻击非自身对象,控制外界发展。

失能:强调表面形式,忽略实际意义。

深海:因触动自身,而过度化某一特征。

沙漏:处理能力受限,难以实现整体发展。

沙暴:弱化个体间差异,高度认可自身。

侵扰:因相对具体,而更信赖某一事物。

旁观:忽略某一影响,甚至其强烈地改变自身认知。

盘踞:顺应直观,偏袒或进行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失度:强调可能结果,忽略发展规律。

凌物:漠视他者;轻视或反感异己的思维行为模式。

量杯:评估能力受限,难以区分抽象对象。

华变:沉醉幻想;曲解或抗拒外界非理想真实信息。

纷扰:同化万物;人格化或强制合理化一系列对象。

多足:因自身认知,而扩大行为的影响。

参考提示:可将失能,失度,失常划为一组:他们都是文明本身带给个人的缺陷。他们并不是理智的选择,更像一种畸形的逃避。

3.请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下列句子。(30分)

①“有一种你从未见过的颜色是ABC_123颜色”。

②“我知道某件事情后,我假设之前的我不知道这件事情,却在我知道某件事情带来的影响下选择不知道”。

参考回答一:一件事物为真,除了它符合客观外,还可能是它没有对应的客观对象。如果再来一次,我会回避某件事情,即便这件事情是不可回避的,除非我明确知道后果。

参考回答二:有很多命题,其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因而无所谓正误性。坚持正确的道路有风险,这种风险甚至会将正确的道路扼杀。我不认为之前的我有能力坚持下去,除非不知道这种风险存在。

4.有一对二维传送门A,B,通过A的二维物体,会从B的相应位置穿出来。请画出A头部穿过B头部,A头部穿过B尾部,A尾部穿过B头部,A尾部穿过B尾部的示意图,必要的时候可以画出穿过的关键状态,并配一定的文字说明。(不考虑斜穿的情况,仅考虑垂直穿过)(10分)


第七部分:标准化认知测试

一、简答题:(每小题2分,共计38分。每题回答不多于30字)

1.【2024】大多数人的利益,重要人的利益是更大的利益吗?

2.【2024】通过合理的手段,占据超出合适范围的资源,合理吗?

3.【2024】没有自我意识的生命,有其生命价值吗?

4.【2024】说谎是认知的积极突破,还是不慎染上的恶习?

5.【2024】高等艺术和低级生命发生激烈冲突时,优先保护哪个?

6.【2023】实现公平的方式是营造另一个不公平吗?

7.【2023】欺瞒能否成为一种保护?

8.【2024】如果保持虚伪才能让世界生机勃勃,那是否回到现实?

9.【2023】利益至上是内核还是歧途?

10.【2024】权益受损时,立即反击还是等待公平正义的调解?

11.【2024】群体之恶,是人性的问题,还是环境的问题?

12.强迫他人使用平价品,是弱化攀比心理,体现公平合理的必要手段吗?

13.因自身能力缺陷而带来的质量低下,和因虚假信息带来的资源损失,哪个更危险?

14.赋予生命,维持生命,敬畏生命,是伴随生命而有的责任,还是仅是一种特权?

15.贵人的梦想,比俗人的生活重要吗?

16.绿色环保,是全体人的责任,还仅是穷人(被剥夺者)的责任?

17.被保护起来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吗?

18.低级的自由,是否应当服从高级的自由?

19.自由是否意味着不同的自由相冲突时,不应当让步?

20.善良的人是否应该容忍善良被利用?

二、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计44分。每题用多句话回答。回答即满分)

1.【2023】如何对待“未知的事物”?

2.【2024】如何对待“当下自己不认可,但世俗认可且自己未来需要的事物”?

3.如何对待“低迷”?

4.如何对待“冲突的想法”?

5.【2023】如何对待“阴暗的现状”?

6.【2023】如何对待“安逸”?

7.【2023】为何生存?

8.【2023】为何追求?

9.【2024】为何悲观?

10.【2023】为何乐观?

11.【2023】畏惧愚者的原因是什么?

三、论述题。(任选一小题作答,共计18分)

1.【2024】有些人藐视世俗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有些人甘于堕落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有些人在这两种状态中,不断转变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参考回答一:自做清高;愚蠢麻木;因弱小而愤怒不堪,因无能而放弃挣扎。

参考回答二:头脑清醒;认清现实;因疲惫而暂作休息,因机遇而变得敏锐。

2.【2024】若B和死者A有血脉关系,那B是否能代表A的意愿?若和A无血脉关系的C,拥有和B对A的情感同等或更加强烈的情感,那么C是否能代表A的意愿?若A是完全透明的公众人物,它的所有信息都公布在大众视野里,那么C能否根据A生前的行径代表A的意愿?

参考回答一:能,因为和家庭有关的社会规则认可。能,因为C在后天了解A。能,因为即便是A自己,也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参考回答二:不能,因为血缘关系是先天关系,不能代表后天意愿。不能,因为C的感情强度没有实际的证明,没有物质依赖。不能,即便结果一样,我们也不能擅自替他人做出选择。

3.若某必需商品发生爆炸是基于客观规则的必然小概率事件,现恰有A品牌下的该商品发生爆炸。你如何看待对该品牌的总体抵制行为?你如何看待对不同品牌的该类商品的攻击行为?你如何看待因此对A品牌其他商品进行抹黑的行为?

参考回答一:不应当,是具体的部分出了问题,和品牌无关;不应当,这是必然的不幸,不是人为的破坏;不应当,其他商品不存在类似的问题。

参考回答二:应当,说明品牌的管理方面出了问题;应当,因为其存在危险的因素;应当,因为见微知著,其他商品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作答后,将md/word格式文档发送至邮箱:schnie@foxmail.com


评论
avatar
schrolemons
第九边缘博客
Follow Me
公告
欢迎访问第九边缘。

联系邮箱:schnie@foxmail.com
网站资讯
文章数目 :
42
本站总字数 :
16.2w
本站访客数 :
本站总访问量 :
最后更新时间 :
阅读模式切换全屏复制获取地址新窗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