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边缘:金泽范式
既然一开始就会出现那么多失误,
那或许我们并不需要这么多抉择。
世界四百问
接纳别人的人生本来就是荒谬的。我们也无需统一的价值观。
在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正确上道,或许只是适用于我们人生其他特性的产品,而非一个自己践行的标准。
改变别人的看法同样也是荒谬的。自以为的正确,或许只是你尝试去改变别人看法前的源动力。
语言无需准确。不同的人们自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收益。
举例无需贴切。理论是明确且稳固的框架,用以精细地解决理想问题:而复杂问题是理想问题的结合。
不过,我们或许可以参照一种略脱离平常认知的价值观。无需接纳,思考才是最终的目的。
世外之问,为构想。
断层之问,为权衡。
人性之问,为思考。
变数之问,即世界。
经验蕴含真理,真理产生经验。无需多言,言自有其形,自在自身。
以下观点仅供个人思考所用。
所写必予未见之人以启示。
世外:过程本身就有价值,何必强求远方和意义
我们为何仅参考道德/品德影响?
Tags:标准、道德属性、人性
1.道德并非纵容弱者行恶。
2.超过分寸的善是为愚蠢,不足分寸的恶是为明智。
3.任何野性与强权,都可以从道德层面散发染血的光辉。
4.如果你没有给他们带来独到的收益,而他们又没有能力去获得,或是他们富裕到思维简陋、贫穷到自施苦难,便会在言语上大肆抹黑你的行径。
5.对已有知识的支配方式,反映道德素质的高低。
6.没有物质财富绑定的奖励是虚妄的,这些人正以一种不劳而获,高尚地谴责朴素的不劳而获。
7.所谓人品道德,皆为某种属性的表态,没人可保证其能够反映确切的实质:其可间接,也可扭曲。
8.没有一种行为能够定性一个人的品格,也没有一种特征能彻底否定一个人的价值:并非所有所谓的低劣行径的背后,都是低劣的发源。
我们为何谨慎接纳好处?
Tags:价值选择、人际牵扯、发展
1.对当前的自己来说无意义的事情,对未来或许有意义。
2.受到伪善者的援助,必受其制约。
3.若不想自身处处是弱点,则无需接受其公义的施舍。
4.一种药物的滥用,虽表面上出奇的好,但实际上会让你千疮百孔。
为何存在自相矛盾的事物?
Tags:矛盾、标准、发展
1.认为“提出标准的对象应为区分标准中一种”。
2.认为“特征是状态而非过程”。
3.混淆前提与标准。
4.相关的定义并不严谨。
5.不平衡的事物才能存在,有倾向的事物才能发展。
6.我们无需把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当做自己不得不担负的责任:我们没有任何必要去为一些不合理的事物,找到折中但可用的“理由”。
为何推理无法解决所有问题?
Tags:逻辑、手段、发展、发源
1.逻辑推理当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而不应该使判断标准推理出的情况反过来影响逻辑判断。
2.假设一件事情发生,和一件事情不发生,并不能构成该事情的所有情况。因为这种假设是否存在也需要得到充足的判断。
3.本体正确,不意味着喻体也正确。具有强大煽动性的类比和归纳的错误运用,会导致自己的逻辑不清而不自知。
4.未知事物总保持着不稳定的因素。
5.若仅仅就实际情况而言,而忽视双方对信息的掌握情况,极易造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因为双方掌握的信息就是冲突的。
我们如何看待有价值的逆境?
Tags:逆境、本性、发展
1.皇冠堆砌之物,自有抗拒风尘本性。
2.皇冠堆砌之物,仅在土中不如泥沙。
3.皇冠堆砌之物,需有光才行。
4.知识决定认知上限,边缘之处见证真相。
5.先进的技术会让落后的苦难更加愚蠢。
我们如何看待知识?
Tags:本性、发展、价值选择
1.知识依托于现实的信息,也依赖形式来考察,但其本身并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形式与逻辑的结合。
2.学习知识,有助于塑造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改善思维方式,在学习前期,远比掌握知识本身重要。
3.知识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尊重知识的份量,但也要尊重知识的价值。
4.比起书面的规则,我们更应当重视世界的重量。
断层:往昔的烙痕,即便成长也敏感
对待“不正确”的事物,为何“包容”而不是纠正?
Tags:价值选择、人际牵扯、手段、发展
1.逾越者不能言,惊起者不敢言。心照不宣的交织,却已是相看两厌。
2.有些时候,实现平等的方式不是消除异端,而是在另一个地方创造新的不平等。
3.这个时代的幸福,未必是别的时代想要的。
对待无法达标的事物,为何敷衍而不是耗尽全力?
Tags:价值选择、逆境、发展
1.若不重视对应价值而只为避免负面影响,那无需遵守部分规则。
2.只为了合格,那便可以“作弊”:逆流而上,本就是粗糙的公平下,被迫的一场不公的爬行。
Addition-3.速成的目的不是迎合,而是为求安逸或者被迫敷衍。
为何对待一些不公正,我们不过度纠结其合理性?
Tags:价值选择、逻辑、手段
1.我乐意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及时的帮助,正如我正视我自身的非必要受损无法得到弥补。
2.不过,当我们察觉到根本利益被侵害时,请当场把事情的严重性升级到对方无法承受的地步。
3.很多事情的正误,都是立场决定的。误地来说就是双标,正地来说就是就事论事。
4.有些时候的妥协,是因为我们在理性上落败,就试图在感性上说服自己值得。
为何对待一些真相,大部分人不关注其本质?
Tags:手段、人性、矛盾
1.揭发者总奢望通过个例,来博得人们对某一类问题的关注。
2.但实际上,人们只关心如何去唾弃,那因单纯的不幸,而被选中的整体及关联的事物。
为何对待一些辩驳,我们认为其是愚蠢无用的?
Tags:价值选择、标准
1.辩论着重展示出对极端问题的理性理解;而非强调为满足他人的情绪价值而进行的,逻辑不洽的低俗攻击。
2.在一些是非问题上,即便两败俱伤,也不需要失去公正的和稀泥。
留在安逸令人愉悦,那为何寻求挑战和改变?
Tags:价值选择、判断、本性
1.唯寒冷,使人铭记生存之幸。热气翻涌,朽木不存。
2.存护之下,培养虚假而懦弱的工具。
明知有一些路过于模糊而行不通,那为何坚持?
Tags:逆境、判断、手段、发展
1.能力不够时,量度是混乱的。
2.混沌的逻辑,恰能产生稳定的希望。
3.人生需要很多关键的选择。
4.愚行统治愚者,但愚行不由愚人所引导。
一些看似无用的事物,为何有人维持?
Tags:判断、手段、发源
1.当你觉得某种事物无用时,或许你并非它可获得或带来利益的对象。
2.暗示、威慑、约束才是它真正的目的。
3.其是一种以暴力为特征的,对奴性训练的崇拜。
4.一部分庸才依旧喜爱沉浸在这种虚伪之中:以一种自我剥削加自我感动的方式,用自己的苦难无能托举出一份纯粹之善,来达到商业目的或获得一种自恋式的赞颂。
5.简单意味着坚固。
他人对我们投射的期待,为何无需全部回应?
Tags:判断、人性、发展、矛盾
1.真言也可拼凑出假象。
2.真正愿意为你考虑的人,不会希望你勉强自己。
3.不匹配的合作和交流,更多地降低效率和质量。
4.有些时候的“帮忙”,是出于侥幸,觉得他人受骗的程度比自己大。
明知一些真相,为何对某些与此事有关的人隐瞒?
Tags:人性、发源、手段
1.俗人只有见识到恐惧后,才会试图去理解恐惧。
2.人们若完全坦诚交流,极易造成不可缓和的冲突:隐瞒,欺骗,也不失是一种信任和保护。
3.隐瞒意味着界限,即你自身依旧看重这份影响,虽然坦诚能加强彼此的信任,但可能会使行为失去一些分量。
4.任何关系都需要谨慎经营。过度坦诚,试图用现在的良好印象和一些花言巧语来封锁对方正常的价值判断,或是期待对方信任抽象的描述而无条件接纳一些潜在威胁,并不明智。
我如此勤奋刻苦,为何得不到外界的认同?
Tags:逆境、手段、价值判断、发展
1.自认为的用心往往很多余:你比不过那些善于利用规则,或者节外生枝的人。
2.资源足够优秀的时候,死记硬背优劣解,优于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
3.广泛未必赢,是因如此大的交涉下并没取到应有的效果。
4.试图用工作量的过饱和,来掩盖产出的不足。
人性:为何苛责他们逃脱不幸的拙劣方式?
思维单一的人,为什么是可悲的?
Tags:逻辑、发展、发源
1.跪久的人,认为别人和他一样低劣而标正。
2.他们找不到问题所在,却自顾自地幼化深层含义。
3.先进的生产力,会激化很多落后的矛盾。而这正是他们持续受益的源头。
4.认知的闭锁来自于根源上的脆弱和愚蠢,思想的跳跃来自剽窃的人权和智慧。
避免视线的人,为什么是明智的?
Tags:发展、矛盾、人性
1.思潮的焦点,注定处于被动:融入即失去,脱离即落伍。
2.所谓非你不可,实际上是出事前唾弃,出事后依赖 。
3.一些简单淳朴的行为,容易被心机者套上一层融入规则和秩序的否定。
轻视外界的人,为什么是卑微的?
Tags:逻辑、价值选择
1.蔑视世俗并不是因为你有多高贵,而是相比于自己的努力,答案来的太简单。
2.对手异己的特征,永远是自己不足之处的遮羞布。
模糊平等的人,为什么是野蛮的?
Tags:人性、逻辑、发展
1.以物易物,先来后到,那是弱者的强暴:心有侥幸地绑架,似乎还给自己留有周旋之地。
2.平等在于规则上,而不在于结果。过分的平等会让弱者沉溺安逸,不思进取。
3.在未达到可观的利益前,人们会选择友好和团结。
4.低地位对高地位的“平等”来自于内心的追求或对高地位的鄙夷否定,高地位对低地位的“平等”来自于内心的悲悯或对低地位的虚情假意。
5.想要平等,或者说想通过特殊的身份获得优待,想通过弱势的力量获得庇护。
肆意犬吠的人,为什么是脆弱的?
Tags:人性、发源
1.利刃毫不吝惜地将锋芒对准异端,只为使自己的弱点,不足以露于表面。
2.不思进取的一大表现是摸黑自己的平台,认为是资源太差,才导致自己和平台的部分尖端人士差劲。
变数:见过的景色,将成为你的眼界,世界的参差,将不断逼迫独行。
关于情感:
Tags:情感价值、逻辑、标准、矛盾、人际牵扯
1.守护,符号,责任,以及物质性因素:财富,性爱等,共同表达出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这些情感在人类认知下的重心和作用不同:亲情重在社会责任和爱护,友情重在双向认可和陪伴,爱情重在共赴生活和守护,感动是情理上的认同,喜欢是价值上的认可,冲动是意念上的满足——情感是我们生活的痕迹。
2.若无确切的必要,情感不应该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即便情感是宽泛的,但是我们对动物的情感应该从属于对物质的需要,而不应当和对人的情感相提并论:这是文明社会(重视人的价值的社会)和稳定秩序(重视客观影响的秩序)所决定的约束。
总结:
果不可代因,往不可还来,正是因为有情感存在。情感将每个个体联系起来,将我们与世界联系起来,是永不可灭的纽带。
关于性别:
Tags:标准、逻辑、价值选择
1.性是显化的,且界限分明的差异。身体的完整是先天赋予的外界认知,也是我们应该尊重和表达的自我性质。
2.性不是一种阻碍,而是一种社会责任的分配,其应该满足内外的双向认可,但也应该留有足够的改变空间。
总结:
性从来不是特权,也不是一种能力。作为标志而言,它的产生意味着有别,但也意味着允许契合。
关于爱情:
Tags:标准、情感价值、价值选择、人性、发源
1.爱情不是一门生意,也不是只爱和自己有世俗关系的事物。爱情是一种陪伴的需要,是心智成熟者的自由意志,意味着情感上的善和恶,将得到同行者的干涉,但并不意味着你有权利毁掉别人的生活。
2.动物性欲与反叛意识的结合,会使一部分人觉得获取一个高级的私人财产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但是,爱情绝非是一种利用道德的操纵关系。低等动物沉迷于控制和封锁,实际上,用欲望来判断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最为毒害陪伴的一切意义。
3.为获得单方向照顾,或为传宗接代而结婚的动物本能,并不是值得肯定的情感。即便有善举和温柔填塞,这种直指目的基于怜悯的手段,也不过是动物狡诈的伪装。
4.成熟的爱是保持尊严和个性条件下的结合。爱需要真诚的谦恭、勇气、忠诚、自制,爱的意识不是一种人类商品,也不是痴恋的感情,而是一种创造性倾向。
5.虚假的爱情在于享受控制他人的人生带来的舒适。这部分人往往把对方的隐私和弱点当成自己引以为傲的武器,在对方一有不满足自己念头的行动时,总倾向于悲愤地去摧毁他将来的生活。
6.爱情和生育并不冲突。若你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同时又认为自己无法对后代负责,无法带给他们应有的幸福,那也可以寻找适合你的远光。若你选择后代,那需注意:我们绝不可利用长辈的权威,对后代进行冒犯和侮辱:别拥有全面支配别人人生的能力后,忘了怎么当人。
Addition-7.自由不是要服从某些人,也不是拒绝服从任何人:因为界定一个人是否自由的标准,不来自具体的人。
总结:
若我们能够明知可触却留有距离,分离理想符号与现实寄托,区分欲望与爱意,那便可得真实的契合:爱可以不是泛滥冲动的,也能够严肃而崇高。
Addition-送给选择过好自己生活的人的一段话:
1.我无法给予他绝对安稳的物质生活,也无法保证他能够在形式教育中出类拔萃。我无法确保他不被低俗的乐趣侵蚀崇高的本心,也无法期待他能够在世俗中还有超脱世俗的眼光。
2.生活过方知其苦,在苦难中寻找欣喜的能力,仅个人被世俗认可的成就根本无法支起。不妨就此终结血脉延续的苦难,善待自己,因自己从那泥潭中挣扎而出。
3.别忘记了善待亲人,因他们牺牲自己的舒适而选择拥有你;善待周围的人,因为他们和你一样,也是臣服于低劣,却无能去解脱的人。
4.若你决定拥有后代,那便需要将人超越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构成交给他,将精神世界的主权交给他,使其敢于面对自己的困境和不足,使其能够理解世界和认识自我,使其有能力拥有更好的生活:才算是育人的底线。
关于生命:
Tags:情感价值、发源、发展、矛盾、价值选择
生命是一场被推动着规划的旅行。
熟悉的事物依然熟悉,此前一个人闯荡的经历宛如一场梦境。我既憧憬梦境的美好,又担心此刻的现实会变成无法复原的碎片。
我想珍惜我之前所珍惜的,又希望追求我现在所追求的,最后的结果,便是既无法正视过去,也不敢再迈步向前。
然而,现实的复杂和诙谐总能将我们纯粹的恐惧挫败,一旦我们接纳情绪的波动,这遥远而虚妄的恐惧便会被眼前的喜怒哀乐所替代。
我不会以此麻痹自我,我依然会慎重考量生命的价值,我会不断地充实自身的世界,直到未来的我不再感到惊慌害怕。
关于死亡:
Tags:逻辑、含义、发展
1.死亡是众多消逝中最宽恕的一种,因为你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对死去的自我感到痛苦和悲伤。
2.对死亡的恐惧,具体来说是我们既渴望有新的发展,又害怕失去旧的体验。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修改自己,但也只有新的自己会惧怕旧的自己消亡。
总结:
既然对死亡的恐惧来自对过去自我的认知,那我们也无需用其来畏惧新的自己。当你向前走的时候,新旧认知的融织将作为过渡的桥梁,既接纳旧的自己,也诞生新的未来。
关于义务学习:
Tags:价值选择、发展、矛盾
1.学习并不完全是为了获取知识。抽象之物在达到一定深度前,并无太多含义。它可以虚构,也可以真实。选择后者,是因其在逻辑上无可挑剔。
2.学的通透,不仅意味着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意味着你被证明有继续学习的能力。虽然这种证明方式是面向大众的,有时候会抹杀部分天才的创造性。
3..在难以见到光明的时候,比起远方,我们更需要脚踏实地,比起广阔,我们更需要向前的意志。比起接纳趣味、技巧和远光,我们更需要关注基础、技能和现状。
4.若你过早追求理想或是真相,过早拥有自己的思想,那么遗憾的是无法支配这份行为的你,必须付出更多的代价来逆行大势之流。
Addition-5.错题本、笔记、思维导图等若使用不当,则容易被固化思维,并让自己无法正视差距,而将落后的原因归结为这种假努力做的不够。若要好好利用,则需:记忆力强,能跳跃、整体记住所写内容;或笔记高度凝炼,高度概括大量信息;或本身极其优秀,已不需课本、试卷上的资源来提升自己等。
Addition-6.对于普通人而言,高考工厂、幼年竞赛,是另一种遏制认知能力发展的极端。被人赞颂是因为结果理想,自身认可是因为自己从来没有过独立判断的能力。他们在获取被高雅认可的极大成功的同时,失去自主创造力,不能够做出良性的逻辑判断,也不能够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属性,即便他们会拥有一种更加尖锐但回避庸俗的三观,但这是否值得用一生的认知水平来豪赌,还有待考量。
总结:
但即便在大学之前,我们也不应该静止、孤立、片面地迷信权威,把专家的观点当做世界运行的固有规则。我们应以自己的认知建构概念,把握主观性。
关于探索:
Tags:含义、发源、发展、本性、价值选择
1.绝多数探索的最外层是森林,繁杂且神秘;当你试图进一步探索时,便会遇到护城河:它会展露入骨的肮脏和卑劣;麻痹之后,方可抵达城堡,宏伟而崇高。
2.操纵莲花的是泥潭,孕育莲花的也是泥潭。在所谓的公平,高尚的源点,也可能为不可见光的恶劣低俗在操控。
3.使愚昧的变得清醒,未必是一种祝福。若我们可以保持愚昧的同时远观到真相,那我们应该慎重地考虑这是否值得深入探索。
总结:
没有探索是毫无意义的。人类在探索规则时必然有很多假设,虽然某些假设是错误的,但正是前人的失败才让后人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就我们个体而言,即便直接得到的结果不如意,也有其他的结论具有价值,或失误的探索本身就起到了为后继者排除一种方案的作用。
关于快乐:
Tags:发源、情感价值、自我
1.工具式教育冲刷了我们大半生命力,浅薄的娱乐方式正好迎上追寻自我的第一个缺口,它解构了严肃的专业知识,不断地误导我们:这使得我们缺乏坚定和热爱,难以摆脱浮躁与空洞。
2.追寻快乐也同样重要。事物发展、选择增加、能力提高的同时,我们也会失去很多追寻纯粹快乐的资格。当一些快乐仅存在于被封存的记忆中时,我们便再也无力找回。
Addition-3.钝化恶评。我们追求的是自己认可的事物,而非持有对立立场的恶评者心中的事物。
总结:
当你感到疲惫时,不妨追求不为纪念,不为团聚,不为铭记,不为反思的简单的纯粹的快乐。
关于天赋:
Tags:价值选择、逆境、矛盾
1.天赋约束着努力的效果,努力的程度应该建立在和天赋适配的基础上。
2.我们应当承认没有天赋的自己。在严苛的环境里,努力是天赋展现的渠道,而非弥补自身天赋不足的台阶。
3.没有天赋的努力是一种践踏生命价值的剥削,而没有努力的天赋是一种淡化生命价值的埋汰。
4.很多大众化的事物比起对天赋的需求,更加看重一些廉价努力。
总结:
成功来自于天赋和努力的独特组合。我们应该谨慎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在由天赋决定的陡峭道路上,但也不可轻视由努力决定的平坦道路带来的广阔机遇。
关于消逝:
Tags:含义、情感价值、逻辑、自我
我惧怕失去自我的意识,也知道我的意志最终必然因身体溃败而消散。
说到底,我希望我所有重视的事物都能永远地沉浸在我认为的美好之中,哪怕只有一会,也远比注定消散的生命让我认同。
可美好来自于理想与现实的差异,沉浸过久,便无法认同自身处在美好之中。拥有这种落差,岂不是真正地在品尝美好的滋味?
物质结构总会被瓦解,一切都只是思维构建的投影。我们在混沌初刻,尚能回忆一生所为:直到混沌的力量大于清晰,一切才被盖过。即便物质约束思维,但当物质的力量消散之时,一切的思维将无边无际。我们是世界既有信息的组合,生命以分散的形式融入世界,也是另一种生命。
我也无需担忧,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接纳所有的美好。万物同根同源,最终改变我们自身情绪的是我们自己的认知。形式再变化,我依旧能保留我对美好的追求。有追求,那便拥有一切美好的凝结之处。
关于道德问题:
Tags:标准、手段、人性
1.道德不可是施加在弱者身上的强权文化。强权者应当引领弱者,而非控制弱者。
2.部分人操纵道德时,会产生一些畸形的脉络:不论他们的所作所为如何,他们只要在毫不相干的细节上大加批判,便能获得那些虚伪而慵懒的拥护者们的信任。
3.获取自身应有待遇的行为,对外可能表达出贬义的自私属性,因其并未服务于其他人的利益。狭隘的自私者总会奢求你应当不留余力地帮助他人,而宽宏的自私者指责你应当竭尽全力封锁自己的能力。我们需要在自身和外界中寻找一个权衡点,不过分地扩大自身的影响,也不扭曲他人的需求。
4.部分人在依附强权的同时,又单方肯定着自己道德的高尚自由,实际上只得扭曲一些虚妄的言辞,来抬高自己的残破认知,或以合适的名义,来不合理地支配资源。
5.任何的贬义词汇皆有其必需之处,任何的褒义词汇也有其阴暗面。我们在认同一些价值观时,需要把握情感色彩的强度,不因其虚伪而否定,不因其高尚而屈服。
Addition-6.在帮助弱势群体时,我们无需盲目地寻求道德上的优越感,去作秀和施恩。对弱势群体的帮助,更多地是论迹不论心。
Addition-7.在捐款前,我们应先详细了解其运作方式,而不是奉献一种无分寸的善;使用资金要讲究效率,不可自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充斥形式教条、娱乐性质。
Addition-8.被道德问题困扰的恶人们,既想追逐俗物,又放不下自尊心;既对抗不了资本,又对抗不过规则。他们用道德去压迫同样的苦难人,把工具推入深渊,夺取收益后大肆谴责。
Addition-9.追求平等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空泛地追求扩大化的单向受益,而意味着我们应当肯定更加苛刻的付出与回报的关系:对等的交换,才是平等。
总结:
道德正在被网暴者、圣母、低劣的人滥用,我们需谨慎对待各种“曝光”、节奏。同时,衡量一个人是否有道德的标准总是模糊的,我们无需太重视俗人的评价。
关于善恶:
Tags:含义、逻辑、本性、道德属性
1.纯善纯恶,过于死板,时善时恶,难掩凌乱。对恶物的美德招来自欺欺人的报应,对善物的偏见反映整个生命的悲哀。
2.在大多数时候,比起关注问题的善恶属性,我们更应该关注解决问题的方式。比起一个人的立场,我们更应该考虑他的手段和认知此问题的方式。
3.在大多数时候,单独的手段无所谓善恶,同时善比恶更容易掩盖卑劣的手段。有时候那些出于善意而自愿给予的回报,恰是卑劣手段的直接目标。
4.帮助不该帮助的人,或者以一种曲折低效的方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在纵容恶。
5.人一旦成长,就应当有洞察事物之恶、正视并利用恶的能力,而不是无原则地接纳主流之包容妥协之善。
6.代人行恶,非其恶。三观正不正,不以某人的三观为标准,也不以某些人的利益为标准,不困扰他人而善于生活,是为正的开始。
7.恶中寻善是伪善,善中寻恶是傲慢。可很多人都会被伪善所吸引,而厌恶真正苦难的傲慢。
总结:
当直觉无法很好地判断问题性质时,我们不妨提供善恶等同重量的解决方法,遏制双方力量,规范双方手段,使其都能够朝着平稳和谐的方向发展。
关于规则:
Tags:标准、逻辑、价值选择、矛盾、手段
1.认可宽松的规则,正视适度的规则,慎待苛刻的规则。我们在遵守规则的同时,需要分清是应当遵循规则本身,还是依照实际情况做出调节。
2.不违反规则的人,无需为别人带给自身的不幸负责;若违反某些规则会让你承担硬性责任,而蔑视实际或践踏道德能让你不被规则制裁,我们也不应该这么做。
3.有的规则,自产生起,就被用作压迫人格,闭锁认知的武器。这些规则构建不成规矩的规矩:但我们的实力和利益,能允许我们在一定条件下打破这些规则。
4.法律法规作为一种维持秩序的强制力,发挥着管控而非保护的作用:惩戒和威慑是强权者为保秩序的有力手段。若非必要,我们必须服从其限制。
总结:
规则不是绝对的,我们可以在适度范围之内进行调整:不漠视,不惧怕,也不去怨恨,不去崇拜。规则是我们的保护伞,但绝不是我们冷漠狭隘的底气。
关于帮助他人:
Tags:人性、逻辑、人际牵扯
有部分被帮助的人认为,你并不重视这份对你并不关键的价值,而这份价值对他们更“有益”,出于整体的局面考虑,你应该自愿牺牲代价而使共同的价值最大化。
但实际上,他们也常常高估一些信念,轻薄地浪费这份价值。最终,他们自身对自身的亏欠心理,使得他们并不愿意直面这份责任。
若选择帮助他人,那我们也同时选择了接纳帮助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宽容他人所遭受的不可避免的灾厄,但绝非理所应当。
关于生命平等:
Tags:含义、本性、矛盾
平等意味着割裂区域之间的联系,使弱者享有特权,使强者放弃特权。由此可得,生命在自然上是不平等的,更强大的生命具有更高层次的力量。
而人既是自然的,又是社会的。劳动能力、身体状态、思维方式的不同使我们在自然上不平等,所处时代、社会关系、知识学历的不同使我们在社会上更为不平等。社会地位的差距因身份能力的不同而扩大,因法律道德的约束而缩小:不同地位的群体有其独特的平等规则。
那为何要追寻平等?社会上的不平等能够弱化自然上的差异,自然上的不平等又能够减少社会属性对生命的干预:以一种不平等去制衡另一种不平等,是为“平等”。
关于某类思想:
Tags:人性、发源、发展、谨慎阅读
低级思想总能以一些畸形的形式传递良性内核。持有低级思想的人们常常因一些个人冲突或闭锁的信念,而以一种狂热无知的态度去扼杀异己的观念。
虽然新事物诞生时,免不了经历畸形的发展,且极易成为人际关系或是权力的奴隶,但在平稳发展时,依旧有一些奴隶们,用集体捆绑表达大局意识、用中庸圆滑表达批判意识、用无用苦难表达磨砺考验、用本末倒置表达修养境界、用受害有罪表达善良宽恕、用逼迫威胁表达尊重规则、用脱责内耗表达共同付出、用乌烟瘴气表达人情世故、以佯装丰满来表达价值格调…
不仅如此,他们还以超额奉献否认应有回报、以时间堆积否认办事效率、以集体发展否认个人能力、以言辞水准否认客观事实、以强权把柄否认人权平等…
诸如此类,自我感动的废物们总能够找出最冗余、最低效的方式来弘扬他们解读的正道,实际上其思想之浅薄和低级只得毒害一切深入本质的价值。对他们而言,思想优不优质,够不够崇高,要看绑定的物质财富多不多。
关于某类测评:
Tags:本性、发展、价值选择、谨慎阅读
1.有些事物为显得比其他事物高贵,就会被寄生许多虚假抽象的概念,来规定完全不可量化的标准。
2.在不劳而获的人看来,把所有物质活动的高低贵贱都困锁在模糊的个人评价里,方能回避实际活动的低俗普通,让参与者自认高尚地奉献利益。
3.我们无需热爱谋生的手段,也无需依靠浪费时间的多少,来评价综合能力是否合格。
总结:
人有追求自身价值的自由,也有资格评判事物是否对自身有益。我们无需耗散刻在骨子里的懦弱和奴性,来纵容迂腐老套的体系来支配我们的时间精力。
关于某类主义:
Tags:发源、手段、本性、含义、谨慎阅读
为何某类主义长存?
1.数量居多的不学无术者们,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有意义和充实起来,便只得投入到那些凭借不可见的关系和出色的敷衍能力便能取得众人赞颂的活动中。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不断挂着名号吃低级的苦,以窃取“高等”人的权势。
2.一群人见不得半点天赋和努力,仿佛这侵犯了他们懒散无用的权利和自由。质量底下、弄虚作假、抄袭成风,为了数据的可观而肆意捏造,又或者为了表面的可信而撕裂标准,最终必然呈递出一种由各种虚伪和不可见光的关系决定的破败体系。
3.他们歧视善良的施助者,打压有理的受害者,维护低劣的示弱者,指责正当的报复者,捧高糊涂的妄想者,来获取同类的仰慕。
4.本末倒置、空泛敷衍、强制高尚,是对精神的侵蚀;劳务压迫、奴性训练、集体捆绑,是对身心的破坏。若不通过无用的形式,来缓进有效的本质,或利用了错误形式的另一面体现,来维护正确的本质,便会招致他们的厄运。
5.比起物质上的惩罚,某类主义更倾向于动用大量物质成本,来胁迫一个人变得高尚正直:它充斥着大量理想和教条,自称非假非空的高尚真理,并歧视那些更直接、更本质的实际事物。
6.为了使别人心甘情愿去做一些作为惩罚而出现但是必要的苦差事,他们会去赋予这些东西一些假积极的教育、成长或奖励意义。 实际上,他们常常借用一种空洞畸形、与实际严重脱钩的虚标准,忽悠普通人生命价值的同时,有理有据地提供给敬畏的上等人绝佳的称赞。
7.衡量标准过于苛刻和理想,结果充斥太多虚假和非正当,实现过程失去应有的意义。最终被推上至高舞台的,大多是心照不宣的诈骗。
总结:
某类主义的好处在于你只需要无脑浪费时间,就能够光明正大地剽窃他人刻苦铭心才获得的世俗成果。当愚昧铸成一堵高墙,任何的观望都是对他们的侵犯。然而,我们也不可太追求实质而忽略形式。人不是工具,我们需要借助一些无现实意义的形式来缓解现实的压力。
关于某些标准:
Tags:本性、标准、发展、谨慎阅读
1.生活的广泛,必然带来人为的腐败。重复的工作做得有没有别人好,是庸人判断能力的标准。
2.固化标准,扼杀新意,你认为的精致与细腻不值一提,在认知能力低下的人看来,价值只有自身具备才值得肯定,随大体的标答和框架才有意义。
3.区分表象和本质的关键并不在于正误,正如高调的底蕴并不意味着效果显著。追寻自己认可的本质,便足以藐视一切外界的歧视。
总结:
当重复的练习能有力地推进发展时,若我们看中的并非是其带来的世俗效益,那这个方向并不值得长期致力。
关于某类时长:
Tags:含义、发展、谨慎阅读
活动时长是一种病态的量化。
如果再和考核标准、金钱交易沾上边,那会变得更加古怪。其因有三:
标准杂乱:真实浪费的时间和纸面时长没有确定的转换标准,验证结果是否满足发起者的要求没有可行标准。
用途微弱:形式上过于粗糙、流程上过于繁琐、过程上过于简陋、内涵上太过浅薄是这类活动的主要特征。
越质比较:活动被时长赋予了贵贱之分,实际上越真切、越不出自剥削目的的活动认可度低;其次,推行活动时长的活动难以对我们带来任何独到的改善,因为那是形式主义的,与实际脱钩的病态产物。
关于某类控制:
Tags:含义、人性、谨慎阅读
1.精晓人情事故的加害者们认为,关系网支配着公正体系。关系之内是自由平等的公正,关系之外是严苛畸形的调控,意为“公正”。
2.他们往往对陌生的细枝末节重拳出击,对熟悉的下贱祸害视而不见。他们极力压榨中间部分,逼迫其对低贱俯首称臣,对高上指指点点,意为“人权”。
3.凭借良好的人际关系,无德无才们就能够轻易支撑起别人口中的德才兼备。然后继续加害,继续剥削他人生存的权利,意为“权威”。
4.愚蠢死板的另一个极端是,情绪泛滥到认为有智慧、有原则的道德,就是没良心。
总结:
很多时候,本来复杂且需要强实力的工作,却成为了谁都可以干的虚职脏活;本来劣质且无益的事物,却成为了一种心照不宣的“奖赏”。庸碌无能的他们,从中窃取指挥、否决、压制、威慑的权力快感,却忘了怎么当一个健全的人。
关于某类媒体:
Tags:含义、人际牵扯、道德属性、谨慎阅读
1.大恶中取小恶,再把小恶无限放大,重整信息结构,夸大次要信息,故意激化矛盾,既不敢得罪上游,又不愿放弃一个博流量的机会。
2.一些媒体喜爱偷换概念以激化愚民的愤怒,利用他们的个人爱好去冲击道德与规则;喜爱利用传播特权去污染舆论,毫无原则地转发低俗视频;喜爱去批评真实的人,去为虚伪的人撑起条条后门。
3.当有力量的知识,尤其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流到无认知的人手里,就是一场灾难:而部分舆论轰动者就是灾难本身,沦落到利用模棱的道德,对某些不符合他们喜好的人进行网络暴力:指责他人传谣和违法,便是它们最喜爱的手段。
4.某些自媒体有很强的误导性,常常不甘无能,又希望掩盖愚蠢,故在重构故事的同时,过分强调各种充满利益纠纷的细节:为了流量,以偏概全,夸大事实,引导情绪……
5.相比于个人账号,专业媒体更有能力,也更有义务去核查事实,也更有责任做出原创性、深刻性的报道,也需要承担引导正确价值取向的责任,而不是带来新黄色新闻,利用极端保守或是过度激进的人来扩散风波。
Addition-6.有时候,短视频可以是一扇天窗,让我们能够低成本遇见繁杂多样的认知,轻松看到跌宕起伏的故事,有选择地走进理想朋友的精神生活,不受物质财富困扰、不受眼界圈子困扰地生活在这个更加平等的理念世界。
总结:
带有严肃性质的媒体的职责在于还原真相、揭示黑暗、救赎人间,而不是屈服于面子工程和利害关系。
关于能力:
Tags:发源、发展、手段、矛盾
1.认知起源于环境,智商来源于知识。我们可以伪装地比周围的人更出色,以掩盖自身的一些缺陷。
2.你不需要从自己的天赋找到答案,这个世界有很多力量能成为你天赋的扩展。你不需要用身体上的勤快,掩盖心灵上的懒惰:只吃小事的苦,吃不了大事的苦。
3.我们需要把理论成果和我们的实践成果融为一体,变成我们的直觉,并在技艺上精湛起来,才算有真正的能力。
总结:
试着从环境中找到改写自己的力量,比自我批驳,和训练一些不依赖于工具和资源的能力更重要。
关于价值:
Tags:本性、含义、手段
1.并非所有事物均有价值。有些事物的存在,仅是上个世界的残余。
2.对外的价值体现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贡献当中,对内的价值体现在自身修养和认知水平当中。将整份价值用一定的技术分散到不同区块中,也是创造新的价值的方式。
3.食物的价值不仅限于最基本的吃,寄托在其上的情绪价值也同等重要。如果一个物质的价值就在于对物质组成的使用,那么书本的价值莫过于作为燃料。
总结:
即使是同一事物,对不同的人而言价值也不同。我们在决定做某些“有价值”的事情之前,无需过多参照他人的观点。
关于价值观:
Tags:含义、发展、矛盾
文化、教育、经历、媒体等共同影响个人的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的个人价值观引导并规范其他的价值观发展,共同构建整体价值观。
整体价值观是多元的,是不断积累起来的,这种多元并蓄的整体价值观会成为新的文化部分,并通过教育、媒体等影响个人的价值观发展。
个人和整体的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着它们互为基础和前提,决定着价值观有一种体现时代特征、主体利益的闭环式发展。
Addition-我们对任何事都有不喜欢的权利,也有发声的自由,但不能强迫别人迎合你的不喜欢,也不能够用不喜欢的自由来否定别人喜欢的自由。
关于AI创作:
Tags:本性、矛盾、逻辑、发展
1.AI可以创作复杂的作品,但仅凭无内涵的形式就能够否决一些人造作品的内涵的话,说明创作者传播的内核浅薄,以及大众审美注量不在质。
2.并不是所有创作者的塑魂能力都能与这样一副高效率空壳相匹配。至于要不要反对AI,或者说要不要排斥先进生产工具来维护“旧派”的利益,要看将来的人类能不能在新的技术基础上提出更高的审美需求。
3.AI作为工具而言,并没有正误属性。作为一种更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其会带来新的质量与效率的标准。工具与思想应相互促进,但在这之前,旧派对灵魂内核的追求不应当被埋汰的资本眼光所吞没:否则,在真正的灵感到来前,人类所能构思的内核,皆为空洞形式的工厂化附属品。
4.记忆力是各类能力的基础,但不足以作为一项独立天赋来考查。人工智能能够帮助我们管理死记硬背的知识,忽略作为时代余孽而出现的人情世故,同时利用我们的信息库,协同人类专有的社会、情感、创造属性来实现对人类文明的更好的管理。在那时候,记忆力、假人际、虚形式将不再成为我们跪拜苦难、庸碌此生、恶性竞争的核心。
总结:
最终,我们需要让人工智能识别、筛选、管理我们的知识库,实现真正的知识共享。然而现实却是,AI在大部分情况下沦为了资本的工具,而非为人服务的利器。
关于初到新境:
Tags:本性、自我、发源、发展
初到新境的人们对陌生处境的害羞腼腆,往往会冲散他们仅存的理智:他们总会单纯地认为,他人在接受他们所发出的无厘头默契后,会回馈一种幽默诙谐的保护。
这在未接触之人看来是愚蠢做作的,而在先辈看来,却只是一种过度的吵闹。
例如,大一新生还有未被耗尽的热情、毅力、和奴性。他们遵循着既有的规则前行,而不管是否正确,是否适合自己。然而,大学教育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责任,新生应当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自主管理的能力。
正如并非所有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并非所有权威都有明确价值。但或许这种观点在他们看来,是一种埋汰和自甘愚蠢:直到他们受够这个不理想世界的偏见和不公,才会发觉到对大言虚辞的无条件信任,是一切无必要苦难的源头。
关于自我结束:
Tags:含义、自我、逆境、价值选择、逻辑
珍爱自己的生命的方式有很多。善意忍让,宁死不屈,又或自我封闭,甚至苟延残喘,柔和或猛烈,自由或封锁,都是生命存有的形式。
但在自我结束之前,我们需慎重考虑,自己是否是因为缺乏钝感力、对事情了解不全、太在意外界才会做此决定?但我们也会因自己无法承担太大的压力、不能够经受事间的屈辱,或是为了保护更为珍视的事物而这样做。
失去良性的麻木和愚钝,我们会对事间的恶意过于敏感。但妥协并不等价于屈服,它可以是一种轻蔑低俗的方式。保持我们的高傲,对世间的恶意置之不理,在自己的世界里活着,不为情感、不为利益、不为事故:
在做出最终的决定之前,我们要想清楚自己因什么成为自己,而这个世界,因剥夺了我们什么而成为世界。外界对我们的情感足以捆绑我们安稳致死,但这并不足以成为自我虐待的理由。
如果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为了活着而活着,不妨动起来追寻意义:让没有意义的生命在旅途中,被赋予意义。
关于摆脱大群:
Tags:本性、矛盾、价值选择
1.我们在认知早期,热爱集群行动的原因之一是认知匮乏。因为认知不清晰、不深刻,我们无法理清真实的逻辑联系,也无法辨别哪些事物从属于客观世界,哪些事物仅来自主观绑定,而无意识地被熟悉或带有集体色彩的浅薄手段戏弄。
2.集体会给我们带来共享的安全感和荣誉感,但也会使人忽略他人的缺点,抬高自己的身位,而不再追求个体真切的卓越,而希望集群整体能够获得一种庸俗的平衡。
总结:
摆脱大群并非是什么拙劣的选择。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能够从自己的选择中确定生活的价值。